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城市轮滑赛事升温向新,轮滑企业如何奔向广阔空间 | 产业观察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4-04-08点击:
图片来源:中国轮滑协会
 
        进入春季,寒冷消散,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户外运动。在都市街角、体育公园、商圈周边,五颜六色的轮滑桩与络绎不绝的欢笑声成为了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早在19世纪,轮滑就作为娱乐项目传入我国,但当时仅在沿海城市出现。“上个世纪80年代,轮滑运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1980年中国轮滑协会成立,并成为国际轮滑联合会会员,我国轮滑运动开始对外国际交流;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轮滑开始在我国各地普及,为轮滑运动发展打下群众基础。”中国轮滑协会相关领导向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介绍了中国轮滑运动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健身理念的慢慢转变,城市承办赛事吸引了更多人参与运动,将赛事效应转化为全民健身效应。在大众参与型赛事之中,轮滑赛事以健康、好玩等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青睐。
 
        “与其他项目相比,轮滑参赛主体是大中小学学生,参与人群是典型的1+2甚至1+4,即一名运动员参赛,2名甚至4名家长陪同前往,1000人的赛事实际上能够吸引2000乃至4000人。”中国轮滑协会相关领导在谈到赛事带动城市其他产业时说,“从以往看,赛事基本选在旅游景点,在做强赛事的同时,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也随着赛事举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赛事不断提质升级,轮滑运动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崇,轮滑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那么在新时代下,轮滑装备与轮滑赛事发展现状如何?深耕轮滑制造领域的企业如何把握机遇?轮滑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对话了圣巴(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巴文化”)董事长顾卫峰、秦皇岛中北滑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北滑启”)董事长姜丰,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探寻轮滑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步入行业“春天”,
        多个利好催生轮滑装备新热度
 
        “中国轮滑第一个全国范围的高峰期应该是2003年,非典期间,国家层面号召居民多参加户外运动,对轮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此外,我国高校完成大规模扩招,高校新校区面积增大,轮滑成为了各个高校内部通勤的工具,轮滑运动就全面兴起了。”圣巴文化董事长顾卫峰告诉联合会,“我们也是从2003年开始在国内主推轮滑装备业务,当时公司的重点集中在装备销售方面。”
 
        无独有偶,在谈到中国轮滑发展历程时,姜丰表示,中北滑启也是在2003年进入轮滑行业的,成为国际品牌的代理,可以说是中国轮滑行业最早的推动者之一。从当年全球轮滑市场角度来看,代理质量较高的国际品牌轮滑产品,既能够保障行业良性竞争环境,也能够为日后创立自主品牌找到标杆。
 
        不难看出,2003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如今一些头部轮滑企业都在这一年前后入局。在长期的公司经营管理中,两位品牌创始人都意识到,一味地做国际品牌代理销售并不是长久之计,对于中国轮滑运动而言,更需要有担当与责任的国产轮滑品牌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开展轮滑运动的基础,轮滑装备市场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轮滑行业的走向。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圣巴目前已经形成了轮滑装备的品牌矩阵。”在顾卫峰看来,圣巴文化属于国内比较早一批思考轮滑装备布局的企业。“我经常把轮滑装备领域比作金字塔结构。像米高这样的大众普及化装备品牌是塔基;为进阶选手提供的知名专业装备品牌是塔身;为冠军打造的个人IP品牌是塔尖。这三者完全可以覆盖目前我国轮滑人群的装备需要。”
 
圣巴文化的轮滑装备矩阵
 
        在全民健身热潮下,轮滑装备市场的日益丰富,也让更多人开始接触轮滑运动。此前,国家为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力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实现,“轮转冰”应运而生,间接推动了轮滑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姜丰提到,在经营国际品牌10年后,中北滑启于2013年创立了自主品牌,长期深耕轮滑装备领域,也让姜丰与中北滑启对专业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2019年前后,中北滑启建立起了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产品线。我一直认为,伴随孩子一生的运动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从速度轮滑到速度滑冰,中北滑启把整个链条打通了。”
 
十四冬冠军刘斌使用滑启冰刀装备
 
        “事实上,轮滑是少有的能够打通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一项运动,具备双奥属性,圣巴先后参与了上海市滑板队与上海市短道速滑队的建设,其中有不少都是来自圣巴轮转冰的运动员。”顾卫峰认为,“现阶段,轮滑没有高校体育单招,因此许多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在初中就会放弃这项运动。而作为行业的资深推广机构,圣巴要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必须要为优秀轮滑选手找到项目转型出口,这样才会有更多家庭支持轮滑运动。”
 
        当一项运动有了大众基础,那么下一步就需要思考如何让其长期健康发展下去。对于轮滑运动,有一大部分爱好者都来自于青少年,抓住了这部分群体,轮滑运动就有了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根据两年前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轮滑被纳入了专项运动技能课程,一时间引发了业内人士对轮滑市场发展空间的畅想。轮滑进校园也就意味着轮滑人口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轮滑装备有了个性化需求和更严格的品质要求。
 
        轮滑装备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轮滑产品,同时,联合会洞察到了轮滑行业的潜力,希望帮助领域内相关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平台,轮滑、滑板装备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
 
        自2018年成立以来,专委会先后制定发布了《直排轮滑鞋》团体标准、发布《选对轮滑鞋,健身又安全:36款直排轮滑鞋比较试验报告》、促成轮滑进校园“六个一”项目落地、统计轮滑出口数据等多方面工作,与企业携手,共同促进我国轮滑行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轮滑制造企业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逐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在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努力下,轮滑行业正向着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以赛营城”时代下,轮滑企业的应变之道
 
        近年来,轮滑运动先后成为奥运会、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与此同时,大众、专业型赛事也在我国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从整个国家经济层面而言,以举办体育赛事为契机,提高城市关注度,助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以赛营城”无疑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赛事带动城市其他产业链发展,引起了顾卫峰的共鸣:“去年,浙江丽水全国轮滑锦标赛吸引到超过5000名专业选手参赛,这个项目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因此随行人员非常多,可能超过了10000人。而这15000人在丽水生活8天,上到五星级宾馆下到民宿旅店,几乎让丽水的餐饮、住宿业天天爆满。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带动了6000万的消费,而间接带动肯定超过一亿了。”
 
浙江丽水全国轮滑锦标赛
 
        轮滑赛事拉动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自有赛事IP对我国轮滑文化的培育。近年来,全国轮滑赛事的密集度相较以往成倍数增长,而作为深耕轮滑赛事领域多年的顾卫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轮滑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拥有自主赛事IP,而打造赛事IP要具备三大核心点,即时间上的坚持、内容上的创新、内生动力的培养。”
 
        在自有赛事IP的打造上,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是绝佳范本。2005年开始,圣巴文化与黄浦区合作,共同在上海外滩举办该赛事。除了高水平国内外轮滑选手参赛提高赛事品质之外,该赛事还成为了全国景观体育赛事的标杆,为培育中国轮滑文化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现场
 
        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不仅是一个国际高水平轮滑赛事,更重要的是,这个赛事IP在其发展历程中充分发挥了延伸效应。“办赛同时,我们为选手、观众传递了全民健身理念,进而把赛事打造成黄浦区特色体育品牌,又称‘一区一品’。”顾卫峰谈到赛事的演进时说到,“在做成区域特色体育品牌之后,我们运动员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自由式轮滑队连续取得世锦赛金牌总数第一。2020年,圣巴轮滑产业基地的落成,又进一步推进了黄浦区轮滑“一区一品”的发展深度。”
 
        从2005年到2024年的二十年间,从一块20米x40米的比赛场地到黄浦江边的上万平方米的滑板主题公园……圣巴文化通过对赛事IP的持续深耕,让整个城市拥抱了轮滑运动,感知轮滑文化。
 
玉兰桥冰雪轮运动中心
 
        城市轮滑赛事的遍地开花,一方面激发了大众对轮滑运动的热爱,带动轮滑消费繁荣;另一方面,优秀的轮滑赛事能够为我国轮滑项目发掘、选拔、储备和输送优秀的轮滑人才。
 
        对于大部分轮滑爱好者,中北滑启品牌旗下的“滑启100”赛事肯定不算陌生。
 
        据了解,相较于其他国家、国际级专业的速滑赛事,滑启100充分运用百米赛制灵活、入门简单的特点,更加人性化地为更多初级水平选手提供了参赛机会,充分扩大了青少年参赛数量,并促使其通过比赛获得快速提升。不仅如此,在近八年的发展中,滑启100为中国轮滑项目发展与人才培养夯实了根基。
 
“滑启100”比赛
 
        “无论从产品还是赛事,其实我们滑启一直秉持着‘为使用者多想一点’的理念。在我的理解里,想要打造品牌深度核心用户,产品只是一方面,而服务、赛事也非常重要。整个滑启品牌都是在沿着这个生态打造,滑启100这个赛事就是其中之一。”姜丰说。
 
        这种速滑赛制率先在国外开始流行起来,在引进到国内的过程中中北滑启发现,我国轮滑专业场地并不多,有不少专业场地离市区也比较远,因此不利于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训练与比赛。为了降低参赛门槛,让更多孩子爱上轮滑,滑启100将办赛场地选在城市之中的广场上,划出一块25米x45米的空地摆上桩后就能开展,可操作性很强。
 
        综上所述,就轮滑产业而言,装备、赛事、培训是三大关键因素。而这个三角关系当中,轮滑赛事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体验度深、全面的赛事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上游能够拉动装备的升级,下游可以拉动培训以及人才建设的优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轮滑运动进入杭州亚运会、群众参与型赛事火爆的当下,各轮滑制造企业也需要紧抓机遇期,埋头修炼“内功”,让一款款轮滑鞋“滑”上行业赛道的“C位”,进一步为行业整体发展赋能。
 
        望向未来,轮滑企业如何为行业赋能
 
        从轮滑装备的提质升级,到轮滑赛事的升温向新,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轮滑行业正在步入全新阶段。亚洲轮滑联合会秘书长黄强在接受《杭州亚运》杂志专访时表示,据不完全测算,在中国,轮滑产业规模每年已经超过了100亿元。
 
        新时代下,轮滑企业不能固步自封,而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而中北滑启和圣巴文化则拿出了不同的打法。
 
        对于以轮滑装备制造起家的中北滑启而言,凭借着“初学稳定系统”、“无级尺码调节”、“三点支撑体系”等专利,公司在轮滑鞋精进技术的钻研精神一直以来都是行业标杆。
 
        中北滑启董事长姜丰表示,采用传统制鞋技术生产一双品质优良的轮滑鞋,人力成本占比大,且难以提高量产,这也是导致速滑鞋价格一直较高的原因。为了解决成本问题,中北滑启组建项目研发组,开了多套模具,经过两年多的攻关,终于在2020年成功研发出了OBM专利技术。
 
中北滑启获得多项专利证书
 
        在专业领域,中北滑启的炎黄系列,帮助职业速度轮滑选手在杭州亚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为了助力“轮滑进校园”,中北滑启的快穿系列专利产品ECR,大幅度降低了青少年穿脱轮滑鞋的门槛,在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低价格的轮滑鞋也能进一步向青少年普及轮滑运动。
 
        “我的观念是‘产品为王,创新为本’。自2012年起,我们在创新的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粗略估算,中北滑启整个研发投入在600万左右。当然,这种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姜丰深有体会地说。
 
        对于轮滑行业的未来,姜丰认为轮滑企业应继续坚持“工匠精神”:“我还是秉承着制造业原则,肯定要在这方面持续精进。对于前沿科技,中北滑启是愿意深度学习和参与的,比如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中北滑启要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国际化的高标准工厂。”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中北滑启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目前,他们拥有轮滑相关专利22项,而面对轮滑赛事火热与后冬奥时代“轮转冰”趋势,迎合了高性价比市场需求的轮滑鞋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创新的加注无疑成为了整个轮滑装备市场的旗帜,有利于带动市场良性竞争。
 
        除了针对轮滑装备本身的创新之外,轮滑制造企业的另一个思路就是深入轮滑产业各方面,搭建品牌矩阵。
 
        顾卫峰回顾了圣巴文化的转型历程:“2013年,我们认为轮滑还是个小众项目,而在体育产业1.0时代,能够拉动产业增长的是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我们争取把冠军留在行业中,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为行业赋能,让轮滑这个运动能够养活自己。”
 
        事实上,用产业思维代替装备思维,也是轮滑制造企业转型的思路之一。“我一直坚信,不要只是为了装备的销售而去做工作,其实,只要用心把产业链搭建起来后,装备的升级消费是不需要担心的。”顾卫峰强调,当把行业的产业链做起来后,装备销售就会水到渠成,不需顾虑。正是这样的战略方向,让圣巴文化形成了装备销售、赛事运营、培训服务、专业竞训、冠军经纪、体育科技、主题场馆等七大板块。
 
速度轮滑国际级健将李姗加入圣巴文化
 
        “冠军经纪对于行业的赋能非常关键。因此,未来圣巴要从头部入手,让更多轮滑冠军破圈,通过他们的跨界传播,带动更多人接触轮滑。”谈及未来发展时,顾卫峰提到,“从青少年轮滑培训的角度讲,我们不仅仅要打造培训班,还要以体育人,通过交互技能推广这项运动,让更多家长融入轮滑文化,才能带动轮滑运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圣巴文化和中北滑启的发展脉络中我们不难发现,轮滑制造企业先以轮滑装备制造、销售起家,在近几年轮滑运动兴起的过程中,企业又从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加注,随着轮滑赛事、轮滑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反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进一步为我国轮滑运动的发展赋能。
 
        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轮滑运动已经成为了全民运动,并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这样国际大赛的比赛项目。望向未来,各地轮滑赛事持续火热、学校将轮滑纳入体育教学、轮滑公园逐步完善落成,我国轮滑行业必将向着高质量发展。
 
        对于轮滑制造企业而言,唯有把握时代机遇,完善产业链布局,向创新、服务转型,才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此,我们也欢迎更多有志于推动我国轮滑产业的专家、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加入我们。更多信息,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轮滑、滑板装备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郭超
        联系电话:010-87108881-430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